热门文档
- 2023-10-28 08:02:39 一种液冷一体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_潘明俊
- 2024-02-04 09:01:48 2023年各省市双碳政策汇总
- 2023-10-28 07:56:41 液冷将成储能装置核心冷却方式
- 2024-05-16 17:07:11 【Excel计算表】工商业储能峰谷套利模型
- 2024-02-03 14:35:00 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BIPV_T)研究新进展_王君
- 2024-06-08 14:51:19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 钢铁(征求意见稿)
- 2024-05-24 15:35:05 203060双碳文库更新文件240524
- 2024-05-28 12:53:37 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安全与高效设计
- 2023-11-02 14:34:29 讲义13丨中国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 2023-11-10 08:32:58 世界银行-乌兹别克斯坦的气候变化与残疾人包容(英)-2023.10-39页
- 2024-05-16 17:18:12 【PPT】中储国能张栩:压缩空气储能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 2024-05-10 10:30:30 B.12_基于安全测试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评价

1、本文档共计 10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关于印发《沈阳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县(市)人民政府,相关市直单位:为贯彻实施国家和省碳达峰综合战略,强化我市减污降碳行动举措,有效推进减污降碳措施落实,我们研究制定了《沈阳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沈阳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环综合〔2022)42号)《辽宁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辽环发〔2023)39号)精神,结合沈阳实际,制定本方案。一、面临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但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爬坡的关键期。污染物和碳排放总量仍居高位,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生态环境质量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高质量实现美丽沈阳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任重道远。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基于环境污染物和碳排放高度同根同源的特征,必须立足沈阳实际,遵循减污降碳内在规律,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切实发挥好降碳行动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源头牵引作用,协同促进低碳发展,创新政策措施,优化治理路线,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关于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锚定美丽沈阳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科学把握污染防治和气候治理的整体性,以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为关键,以优化治理路径为重点,以政策协同、机制创新为手段,完善法规标准,强化科技支撑,全面提高环境治理综合效能,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为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提供坚强保障。(二)基本原则突出协同增效。坚持系统观念,统筹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强化目标协同、区域协同、领域协同、任务协同、政策协同、监管协同,增强生态环境政策与能源产业政策协同性,以碳达峰行动进一步深化环境治理,以环境治理助推高质量达峰。强化源头防控。紧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严格落实环境污染物和碳排放管控,强化资源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稳步形成有助于减污降碳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技术支撑。遵循客观规律,统筹水、气、土、固体废物、温室气体等领域减排要求,针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关键阶段,围绕减少源头消耗、过程排放、末端处置全周期路径展开技术研发应用,支撑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增强污染防治和碳排放治理的协调性。注重机制创新。充分利用现有法规、标准、政策体系和统计、监测、监管能力,完善管理制度、基础能力和市场机制,一体推进减污降碳,加快形成有利于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目标的激励约束机制。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5%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5%。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控制,为实现碳达峰目标奠定基础,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显著提高,绿色成为沈阳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到2030年,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提升,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单位GDP能源消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生态系统功能显著提升,打造美丽中国建设沈阳实践样本。四、加强源头防控,优化绿色发展整体布局(三)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管制要求,识别碳排放重点区域,将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要求纳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强化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应用。以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和碳达峰目标为导向,逐步建立产业准入及退出清单制度。持续压减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依法加快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