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3-10-28 08:02:39 一种液冷一体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_潘明俊
- 2024-02-04 09:01:48 2023年各省市双碳政策汇总
- 2023-10-28 07:56:41 液冷将成储能装置核心冷却方式
- 2024-05-16 17:07:11 【Excel计算表】工商业储能峰谷套利模型
- 2024-02-03 14:35:00 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BIPV_T)研究新进展_王君
- 2024-06-08 14:51:19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 钢铁(征求意见稿)
- 2024-05-24 15:35:05 203060双碳文库更新文件240524
- 2024-05-28 12:53:37 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安全与高效设计
- 2023-11-02 14:34:29 讲义13丨中国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 2023-11-10 08:32:58 世界银行-乌兹别克斯坦的气候变化与残疾人包容(英)-2023.10-39页
- 2024-05-16 17:18:12 【PPT】中储国能张栩:压缩空气储能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 2024-05-10 10:30:30 B.12_基于安全测试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评价

1、本文档共计 5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关于大力实施绿电“三进”工程提高绿电交易和消纳水平的通知,提出大力实施“绿电进江苏”、“绿电进园区”、“绿电进企业”三大工程,推进江苏省绿电与产业协同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重点提到,积极推动江苏省新能源市场化并网项目进入绿电市场,推广分布式新能源聚合参与绿电交易,积极组织开拓省间绿电交易规模,提高绿电交易的服务水平,提供更加便捷的绿电交易、结算方式,支持发用双方开展多年度绿电交易合作,通过长期协议固化绿电供需和价格,推动企业提前锁定绿电资源。具体如下:大力开展“绿电进江苏”工程:(一)争取更高比例的绿电。进一步优化配套电源,将原主送煤电的特高压输电通道输送更多风电、光伏电量,重点通过雁淮直流、锡泰直流和吉泉直流等三条特高压输电通道,加大力度组织山西、内蒙古、新疆等跨区跨省绿电交易送入我省。到2027年,我省区外输电通道中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达到60%以上。(二)争取更大规模的绿电。加快推进内蒙古~江苏特高压输电通道规划建设工作,进一步落实鄂尔多斯约800万千瓦光伏、400万千瓦风电等配套电源,确保项目尽快核准、及时开工,力争在2027年底前投运,实现更大规模的绿电输送我省。(三)争取更大范围的绿电。加强合作交流,多措并举,拓展省外绿电资源,持续强化与西北、东北地区新能源富集省份沟通衔接,利用特高压输电通道富余能力,积极组织开拓省间绿电交易规模。(四)争取更多形式的绿电。积极推动我省新能源市场化并网项目进入绿电市场,推广分布式新能源聚合参与绿电交易,按国家要求研究组织带补贴项目进入绿电交易市场的机制。到2027年,力争我省绿电交易供应电量达到约400亿千瓦时,比2024年增加约3倍。加快推进“绿电进园区”工程:(一)率先在沿海布局。对《江苏沿海地区新型电力系统实施方案》(苏发改能源发〔2023]1064号)中明确的盐城大丰港经济开发区、南通洋口港开发区、连云港徐圩新区等10个新型电力系统应用试点园区,通过优化源网荷储整体规划,根据园区附近的海上光伏、风电等建设进度,以绿电就近就地和可溯源为目标,创新规划布局高比例的绿电专变、绿电专线,并支持园区开展交直流配网、新型储能、多能互补、虚拟电厂、智慧调控、风光功率预测等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综合运用,于今年12月编制完成《沿海地区新型电力系统试点园区绿电接网消纳规划研究报告》,提高绿电就近就地消纳能力,促进园区出口产品碳足迹及区域内碳排放因子有效降低,形成沿海地区绿色低碳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