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双碳基础知识碳达峰碳中和其他报告文献【政策】关于印发常州市推动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建设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admin

文档

7643

关注

0

好评

0
DOCX

【政策】关于印发常州市推动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建设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阅读 519 下载 878 大小 23.68K 总页数 4 页 2025-08-06 分享
价格:¥ 9.90
下载文档
/ 4
全屏查看
【政策】关于印发常州市推动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建设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还有 4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4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江苏常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常州市推动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建设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文件明确,发展绿色低碳(E)产业。培育壮大光伏、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推动“发储送用网”深度融合发展,争创国家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前瞻布局氢能、新型储能、零碳负碳等未来产业,高标准建设未来产业集聚区。发展绿色低碳服务业,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监测等领域服务专业化发展,拓展碳资产管理、碳排放核算核查、产品碳足迹认证、绿电绿证交易和E$G咨询、评级、投融资等新兴绿色低碳服务。打造ESG典型场景和示范项目。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推广应用建筑光伏一体化(BPV)技术,建设一批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加快“交能融合”,推进枢纽场站、公路及服务区等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加快构建充(换)电站、加氢站、岸电等基础设施网络,因地制宜建设新能源交通廊道、高架快速路光伏声屏障。支持绿色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设施智能化升级和物联网应用,推广电动清扫车、垃圾清运车等新能源环卫车辆,利用有条件的路灯集成5G基站、环境监测等功能,实现“一杆多用”。每年迭代发布新能源典型应用场景手册,聚焦光储充场站、工业企业、产业园区、美丽乡村等典型场景建设一批微电网项目,因地制宜推动虚拟电厂发展。详情如下: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推动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建设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常政办发〔2025)23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常州市推动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建设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5年7月15日(此件公开发布)常州市推动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建设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为加快构建环境友好、社会和谐、治理高效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环境社会治理(ESG)能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方案。一、主要目标到2027年,力争实现全市上市企业ESG信息披露率达60%以上,主导或参与制定相关标准规范不低于30项,培育ESG评级A级以上企业不低于40家,引育ESG披露、鉴证、评级等专业服务机构不低于10家,每年招引ESG重点项目250个以上,每年引进ESG领域专业人才1万名以上,培育一批企业首席双碳官。长三角(常州)ESG国际产业创新园全面建成,打造一批ESG特色产业基地,政策引领、产业特色、园区先行、企业支撑、服务赋能、开放融合“六位一体”的ESG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二、重点任务(一)建立ESG治理体系1.健全ESG城市治理体系。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参与的ESG协同治理机制,围绕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城市交通、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开展ESG实践,推动ESG理念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健全数字政府服务体系,完善政务数据共享协同机制,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府办公“一网协同”,构建以数据驱动的城市ESG治理模式。(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和常州经开区管委会落实,以下均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和常州经开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2.完善产业链ESG治理机制。聚焦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完善产业链各环节ESG责任分工与协作机制,探索构建相关评估体系,推动从原料采购到终端回收的全链条绿色转型,构建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ESG治理体系,培育ESG产业生态,提升国际竞争力。(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3.探索建立ESG评价体系。以常州高新区、武进高新区为重点,聚焦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环境表现、社会贡献和治理水平等关键维度,建立可量化的高新区ESG评价体系。支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优势产业链龙头企业根据产业特点参与制定ESG企业标准、团体标准,探索建立具有行业影响力的ESG评价标准。(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常州高新区管委会、武进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建设ESG产业高地4.发展绿色低碳(E)产业。培育壮大光伏、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推动“发储送用网”深度融合发展,争创国家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前瞻布局氢能、新型储能、零碳负碳等未来产业,高标准建设未来产业集聚区。发展绿色低碳服务业,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监测等领域服务专业化发展,拓展碳资产管理、碳排放核算核查、产品碳足迹认证、绿电绿证交易和ESG咨询、评级、投融资等新兴绿色低碳服务。(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5.发展社会服务(S)产业。围绕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抢抓新型城镇化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机遇,培育发展具有社会价值导向的产业体系。推动优质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社会责任投资等普惠金融服务,强化社会就业支持和弱势群体关怀。推动文化旅游、体育休闲等产业创新发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构建多元、共享、协作的社会服务体系,释放人的全面发展潜能。(市政府办、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文广旅局按职责分工负责)6.发展数智治理(G)产业。推动数智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智改数转网联”服务体系构建,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完善大数据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数据加工分析、数据安全保障、数据流通交易等大数据服务。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进以机器视觉、智能传感、A!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生产、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城市治理等方面应用,培育一批高附加值的ESG数字治理解决方案提供商与服务企业。(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加快ESG平台载体建设7.打造长三角(常州)ESG国际产业创新园。支持常州高新区建设长三角(常州)ESG国际产业创新园,高标准建设星耀城产业核心区、专业服务区、创新孵化区、低碳乐活区,构建“一核引领、三区联动、N园支撑”的“1+3+N”空间布局,积极推进以绿色智慧能源、低碳智能制造ESG高端服务业为核心的“3+X”产业布局,定期发布区域ESG白皮书,出台ESG创新发展试点方案,招引ESG+产业标杆性项目,打造常州乃至长三角ESG产业集聚高地。(常州高新区管委会牵头负责)8.加快ESG载体建设。以绿色产业园区、外贸出口相对集中的园区、“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绿岛”园区、科创产业园区等园区类型和绿色工厂为重点,持续推进(近)零碳园区(工厂)试点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省级零碳园区(工厂),加快培育绿色工业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发挥零碳试点引领作用,打造一批零碳机关、零碳社区、零碳学校等ESG实践载体。(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牵头负责)9.打造ESG典型场景和示范项目。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推广应用建筑光伏一体化(BPV)技术,建设一批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加快“交能融合”,推进枢纽场站、公路及服务区等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加快构建充(换)电站、加氢站、岸电等基础设施网络,因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