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双碳基础知识碳达峰碳中和其他报告文献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admin

文档

8348

关注

0

好评

0
PDF

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阅读 713 下载 514 大小 4.05M 总页数 10 页 2025-09-07 分享
价格:¥ 9.90
下载文档
/ 10
全屏查看
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还有 10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10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1.香港教育大学科学与环境学系,中国香港999077:2.南昌大学流域碳中和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31)【摘要】国际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为我国工业园区碳中和转型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本文在总结卡伦堡、蔚山、川崎等国外典型生态工业园区绿色化和低碳化发展模式和路径的基础上,分析了上述工业共生体系的碳减排措施,并总结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的低碳发展经验和启示。结果显示:①国外生态工业园区低碳化具有显著的三阶段特征,即历经节能增效降碳、减污降碳协同、自发式降碳等阶段,最终进入碳中和导向阶段;2政府引领成为园区绿色发展和低碳化的重要特征,且政府主动介入时间与《京都议定书》的签署时间高度吻合;③合理使用政策手段是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化的主要手段;④推进系统性变革是绿色发展和低碳化的战略重点。最后,本文面向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给出了推进我国工业园区碳中和的4点建议:加速制定工业园区碳中和路线图、强化低碳指标、推进示范试点,以及建立碳中和政策框架。【关键词】碳中和:工业共生;绿色发展;生态工业园区【中图分类号】X321;F205【文章编号】1674-6252(2021)06-0040-10【文献标识码】A【D0】10.16868/j.cnki.1674-6252.2021.06.040引言我国历经40多年,成功将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多工业园区不仅是工业发展的空间载体,更是工业经济的产业组织形式。西方工业化国家率先建立起工达2500多家,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工业产出回,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也在环境治理历程中逐渐探索和但也贡献了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近1/3。通过生态积累了绿色发展和低碳化的模式与经验。梳理国际工工业园区创建、绿色园区创建和园区循环化改造等措业园区绿色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国际上部分国家在低施,我国工业园区在减污降碳方面做出了持续的努碳化发展和碳中和探索方面也是走在了前面。20世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随着“双碳”战纪70年代,因石油危机激发了节能增效降碳:80年略目标的提出,尽快实现碳达峰成为所有工业园区必代,因污染治理开启了减污降碳协同:90年代,步入须考虑的事情,实现碳中和也成为工业园区发展的第以产业共生为特征的自发式降碳阶段:进入21世纪一准绳。因此,梳理国际工业园区绿色发展路径,总后,从自发式转入国家有组织的自觉行为四。目前,结低碳化途径和基本经验,对于以工业园区为工业发在《巴黎协定》推动下,先期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园区展主战场的我国而言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则全面进入了碳中和导向阶段。1国际工业园区绿色发展历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在目标和手段上是统一的,两者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关系,绿色发展需要低工业生产因其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的存在往往扎碳发展,低碳发展支撑绿色发展。只有坚持低碳发堆发展。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等西方先期工业化展,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发展:而只有实现绿色与低国家在工业化历程中出现了许多类型各异和尺度不一碳的协同发展,才能建立可持续的低碳发展模式,实的工业园区。然而工业园区因大量产业尤其是重化工现高质量发展。国外典型生态工业园区在不断提高园业的进驻,已成为环境问题的高发地,。许多著名的区绿色化水平的同时,也在探索建立园区的低碳发展大型工业园区都发生过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例如世模式。界著名的环境公害事件中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作者简介:陈波(1981一),男,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环境大数据模型、园区碳中和与产业优化等研究,E-mail:chenb@eduhk.hk。·责任作者:石磊(1972一),男,较授,主要从事工业生态系统复杂性、流域碳中和、生态创新等研究,E-mail:shilei@ncu8du.cn。40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和骨痛病事件等都发2002年,英国受废物交换的启发,加上英国填生在或源自工业园区。这些环境污染事件严重影响了工埋税政策对企业的压力逐渐增大,英国可持续发展业园区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因此针对园区的污染治工商理事会开始启动国家产业共生项目(NSP),先理和生态化成为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亨伯地区尝试开展该模式并逐渐推广至全国。早期园区生态化的措施主要是建设集中污水处理2005年,英国成立了国际产业共生公司负责国家产厂和工业废物焚烧、填埋设施等,后来逐渐拓展到产业共生项目的管理、运营以及全球的推广孵化工作。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管理等整体层面网。随该项目经费主要来自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着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逐渐成熟,来自工程化建设和(DEFRA)以及各区域的区域发展署,建立了全国性工厂内部环保措施所做出的环境贡献边际效应递减,的联系网,涵盖各行业企业上万家工业园区亟需绿色发展模式上的创新9川2003年,韩国出台了国家生态工业园示范项目计1989年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产业共生体系的发划,分为3个阶段执行。第一阶段(2005一2009年),展带来了园区发展模式的变革。人们发现,燃煤选定了浦项、丽水、蔚山、尾浦、温山、半月、始华电厂、炼油厂、酶制剂厂等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和清州作为示范园区,在示范园区内各自建立起产中,逐浙自发形成了以废物交换利用和基础设施共享业共生体系,发起和推动一些产业共生项目。同为特征的产业共生体系,在带来环境效益的同时也提时,在韩国知识经济部的支持下设立了韩国工业园区升了经济竞争力,实现了园区尺度上环境与经济的双股份有限公司(KICOX)执行生态工业园区示范项藏。卡伦堡工业园区的发展经验表明在工业园区规目的引导、支持和监察职能。第二阶段(2010一2014划和建设过程中,有意识地来组织产业协作和基础设年),继续扶持8个示范区,将产业共生经验进行推施共享,有可能带来超越单个企业尺度的效果。因广,并希望能够有产业共生的商业化行为。第三阶段此,美国、加拿大、荷兰、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工业(2015一2019年),发据2一3个成功的生态工业园区化国家纷纷开展模仿探索,并在进入21世纪后引发模式,并建立全国性的产业共生体系。了世界范围内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热潮。除上述国家外,荷兰、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等1994年,美国可持续发展总统委员会(PCSD)发达国家,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土耳其、宣布开展生态工业园区试点,资助生态工业园区的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都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工作设计与开发。1995年,马里兰州Fairfield、弗吉尼亚生态工业园区的实践探索引起了国际机构的高度重视。州Cape Charles、得克萨斯州Brownsville和田纳西早在2000年,联合国环境署(UNEP)出版了有关工州Chattanooga开始了生态工业园区的试点工作。在业园区环境管理的技术文件。2010年,联合国工业1994一1996年一共有16家工业园区进行了生态工业发展组织(UNDO)出版了有关低碳工业园区的建设园区的建设试点。指导文件0.2017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银1997年,日本为推进循环型社会的建设,开始行集团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Z)共同发布了生态了生态城项目(实质上是静脉产业园区)的推进工工业园区国际评价框架,并于2020年进行了更新四。作,实施了一系列国家层面生态工业园区与环境都市项目,目的是通过先进的资源循环与废弃物处理技术2典型国际工业园区的绿色低碳发展实践及途径的推广,以及环境产业与静脉产业的发展,构建一系2.1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列环境友好型城市与城镇,最终实现社会零排放。整体试点项目(一批与二批)时间为1997一2006年,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是产业共生的经典案例(图共有26个生态城成为试点。生态城项目在2006年截1),自20世纪60年代起,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演化成止,但产业共生的创新实践并没有停止。2011年开为全球知名的生态工业园区。卡伦堡发电厂(下称始,环境省又提出了生态城创新项目,在26个生态“燃煤电厂”)最初是燃油电厂,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城的基础上,筛选了一批试点地区开展模范生态城项改为燃煤电厂。娜威国家石油公司是丹麦最大的炼油目,包括北海道地区,秋田市、北九州市、川崎市和厂(下称“燃油厂”),年产量超过300万。诺和诺大阪市。项目承点包括:改善提高已有项目的资源循德和诺维信早期是一家企业,是丹麦最大的生物工程环率并进行示范验证;开展绿色创新,包括商业模式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酶和胰岛素生产厂家之创新以及国家示范项目的产业化。吉普洛克石膏材料公司是一家瑞典公司,其在卡4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