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双碳基础知识碳达峰碳中和知识分享d-19.碳达峰、碳中和赋能高质量发展_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_徐政
203060资源

文档

1492

关注

0

好评

0
PDF

d-19.碳达峰、碳中和赋能高质量发展_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_徐政

阅读 682 下载 229 大小 1.43M 总页数 11 页 2023-10-31 分享
价格:¥ 9.90
下载文档
/ 11
全屏查看
d-19.碳达峰、碳中和赋能高质量发展_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_徐政
还有 11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11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203060双碳ECONOMIST经济学家2021·11203060双碳文库碳达峰、碳中和赋能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203060口左晟吉口丁守海203060双碳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共同话题,在此背景下中国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本文梳理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动因与实施背景,表明“3060”目标与双环战略的互融互通是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升级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接着分别从国内大循环的供给端和需求端以及国际大循环的角度闲释碳达峰、碳中和对高质量发展赋能的内在逻辑,最后,从完善碳排放交易价格机制以显示高质量发展经济信号,重构20306能源体系以发挥高质量发展改苹潜力,扩大绿色需求以牢固高质量发展外部支撑,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以激发高质量发展内在动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实现路径6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一5656(2021)110062一10D0I:10.16158新.cnki.51-1312/f.2021.11.008碳文随着人类不同文化区块在政治架构、经济模式、文化维度、科技环节等方面的交融,人类文明的整体化程度逐渐提高,在交汇中竞争、在存异中求和、在和平中发展,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而人类文明的赓续又以善待和保护自然与生态为前提。全球范围内生态气候的恶化为人类文明敲起了警钟,20306《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气候变化定义为“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其中,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内因。近年来,气候变化造成的多元影响逐渐显现,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测算,2020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相比于前工业时代增长约1.2℃,过去的十年也创下了史上最暖年份记录.全球变暖带来的是严重的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及生态破坏,在短期内会造成经济损失。从长期来看,全球变暖会提高人类难以预料的风险,生态问题会向着经济、政治、生物、化学等问题转化。为了降低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冲击,世界逐渐形成限温控碳、绿色减排的共识。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各缔约方通过《巴黎协定》,该协定成为自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最重要的共识性气候治理法律文书,弥补了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共识性规划不足的缺陷,并做出2030了2020年后全球各缔约方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规划.《巴黎协定》指出,为防止进一步的气候恶化,各缔约方应将全球气温变化控制在前工业化时代的2℃以内,并努力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以内,这无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全资助项目“中国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与政策合研究”(72050001):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作者简介:徐政,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左晟吉,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项士研究生;丁守海(通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62-双碳文(C)1994-202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203060双Study on Development Strategy经济学家尽快实现碳排放达峰,并尽早实现碳中和。203060双碳文库是个艰巨的任务,意味着到21世纪中叶,全球要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也敦促全球各经济体应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最重要经济体之一,碳排放与经济总量同时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我国发展的主要思路,环境保护也由曾经经济发展的负担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四,全方位的低碳、零碳社会建设也成为高质量发展期的重点.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030辩论上明确提出我国“3060”愿景,即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并“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推动我国构建低碳、零碳社会的基本方略,是我国在经济发展高质量转型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安排与战略任务,也是我国提高国际社会影响力、着力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的战略举措。本文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出发,深入剖析碳达峰、碳中和对于我国高质量发展“赋能效应”的内在逻辑,进而提出碳达峰、碳中和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入一、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动因与施行背景2030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人类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各缔约国的减排义务,以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发达国家作为碳排放大国,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主体,需要从2005年起承担减排义务,各发展中国家则从2012年开始逐步承担减排责任.然而,《京都议定书》发挥作用有限,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重要经济体在限碳与发展之间的权衡中事实上倾向于发展,《京都议定书》减排责任规划事实上已然失败.美国以减排阻碍发展为由未批准《京都议定书》通过,欧盟在第二承诺期仍然保持20%2的低减排目标偏离了《京都议定书》的规划路线,同时,日本、澳大利亚都明确表示对第二承诺期减排任务的反对,加拿大退出了《京都议定书》,全人类范围的碳减排规划事实上被各犬发达国家在减排与发展的权衡中撕裂。在此期间,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逐渐崛起,碳排放量迅速提高,减排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使碳减排过程中的多元化矛盾暴露出来,责任分配与承担成为矛盾焦点。排放203060权即是发展权,首先,发达国家之间的减排额分配实际上是成本的分配,也是发展权的第三方调配,激烈的竞争关系让发展权分配很难形成共识.其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责任分配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争议的焦点,在针对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大国这一问题上,发达国家的利益趋向是一致的,即以给自身分配减排额为由掩盖变相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责任,以遏制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丁仲礼院士认为,发达国家减排责任分配方案实际上是一种数据掩盖下的极端不公平,给自身分配减排额是在世界排放权固定的基础上切走一块“蛋糕”阅.以“八国集团”方案为例,其实质是给27个发达国家的11亿人口分配44%的排放权,而10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55亿人口只能分配56%的排放权,这无疑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负担,提高了发展风险和转型难度。最后,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发展是保持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的支柱与核心,也是承担减排责任、参与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的基础和前提,任何国家都没有理由剥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发展中国家也没有理由以让渡发展权为手段来控碳减排。世界范203060围内的限温控碳、绿色减排陷入僵局。《巴黎协定》的通过使世界碳减排进程步入了新阶段,该协定充分考虑了各缔约方诉求,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责任分配原则,提高了公平性、增强了可操作性,形成未来国际减排合作的基本框架,构建了2020年以后全球气候治理的基本格局。在国际共识的基础上,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纷纷推出了自◇63-(C)1994-202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