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双碳基础知识碳达峰碳中和其他报告文献中国新型能源体系内涵特征及建设路径探讨_李金泽
admin

文档

5413

关注

0

好评

0
PDF

中国新型能源体系内涵特征及建设路径探讨_李金泽

阅读 869 下载 870 大小 1.78M 总页数 9 页 2024-03-07 分享
价格:¥ 4.99
下载文档
/ 9
全屏查看
中国新型能源体系内涵特征及建设路径探讨_李金泽
还有 9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9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战略论坛》TRATEGIC FORUM中国新型能源体系内涵特征及建设路径探讨(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中国石油集团发展计划部)摘要:国内外能源形势的新变化推动中国能源体系加速变革,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公开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能源体系的内涵概括为绿色低碳、安全可靠、公平合理、科学高效、智慧协同,具备新能源结构、新系统形态、新技术体系、新运行模式及新治理体系五个维度的新特征。从需求、生产、供应、治理“四端”出发,以“两阶段”发展目标、碳中和(2060年)为关键节点,明确了建成新型能源体系的阶段性目标及建设路径。提出了能源生产体系、供应初性、需求保障、治理体系相应措施建议,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提供能源战略支撑。关键词:新型能源体系:内涵特征:建设框架:建设路径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hina's new energy system as well asits construction pathLI Jinze',ZHANG Guosheng,LIANG Yingbo',YAO Zixiu2,HUANG Qingyu'(1.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Development:2.CNPC Planning Department)Abstract:New changes in the energy scenario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accelerated the transition of China's energysystem.The report of the 20%Party Congress for the first time openly proposed speeding up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of a new energy system.The connotation of the new energy system is summarized as green and low-carbon,safe andreliable,fair and reasonable,scientific and efficient,intelligent and cooperative,and with new energy structure,new systemform,new technology system,new operation mode,and new governance system of five dimensions of new features.Starting from the "four ends"of demand,production,supply,and governance,and taking the "two-stage"developmentgoal and carbon neutrality (2060)as the key nodes,the milestones and construction path for building a new energy systemare further clarified.The paper proposes such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s energy production systems,supply resilience,demand security,and goverance system to actively steadily promote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deeplypromote the energy revolution and provide energy strategy support.Key words:new energy system;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construction framework;construction path“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数字经济时代的资源环境管理理论与应用”(批注号:72088101)。21(C)1994-202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Vol1.31,No.91国际石油经济2023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2022年10月26日,中国共产党在二十大报全球能源系统不确定性增强。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下告中首次公开提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能源需求锐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能源全产业链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形成巨大冲击。诸如极端高温、极端低温、台风、措。当前,新型能源体系的内涵特征、总体架构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影响全球能源供应,导致能源与建设的重点任务仍待进一步明确。在此背景供需严重失衡。乌克兰危机使得俄罗斯原油出口转下,回顾新型能源体系提出的发展脉络,理清中向东方,中东原油出口转向西方,重塑了全球能源国当前能源体系发展现状及能源发展趋势,并对市场供应格局。与此同时,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发生新型能源体系的内涵特征进行解读与剖析具有十大变革,国际秩序深度调整,中美战略博弈持续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升级且呈长期化趋势,中国能源安全形势更加复杂严峻。1新型能源体系发展脉络回顾1.2中国能源体系的演进1.1全球环境驱动因素中国能源体系的演进紧跟时代发展脉搏,在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应对气候变不同发展阶段下,中国能源规划的要求定位及侧重化、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政治共识。2019年国点有着显著差异。根据2023年发布的《bp世界能源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发布的《全球能源统计》数据,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加,主要经转型:2050年路线图》1显示,为实现《巴黎协历了缓慢发展期(1980一2000年)、快速发展期定》目标,全球能源系统需加速转型:到2050(2001一2011年)及波动增长期(2012一2022年)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量需减少70%才能三个阶段(见图1)。随着中国能源消费快速增长,实现既定的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其中,可再生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源利用和热力及运输电气化能够提供能源行业中国在“十二五”(2011一2015年)规划纲要中提所需减排量的75%。在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出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下,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尤其是能源系统低碳转系1.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型的紧迫性和挑战性更强,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确保国家能源安全4.2014型成为必然要求。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四个革命、一当前,由于“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推动新时代能源发60■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50403020缓慢发展期10图11980-2022年中国能源消费增长趋势22(C)1994-2023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