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3-10-28 08:02:39 一种液冷一体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_潘明俊
- 2024-02-04 09:01:48 2023年各省市双碳政策汇总
- 2023-10-28 07:56:41 液冷将成储能装置核心冷却方式
- 2024-05-16 17:07:11 【Excel计算表】工商业储能峰谷套利模型
- 2024-02-03 14:35:00 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BIPV_T)研究新进展_王君
- 2024-06-08 14:51:19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 钢铁(征求意见稿)
- 2024-05-24 15:35:05 203060双碳文库更新文件240524
- 2024-05-28 12:53:37 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安全与高效设计
- 2023-11-02 14:34:29 讲义13丨中国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 2024-05-16 17:18:12 【PPT】中储国能张栩:压缩空气储能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 2023-11-10 08:32:58 世界银行-乌兹别克斯坦的气候变化与残疾人包容(英)-2023.10-39页
- 2024-05-10 10:30:30 B.12_基于安全测试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评价

1、本文档共计 9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5、有任何问题,文件需求请联系WX:baomafenxiang520
23D0L:10.14026Wi.cnki.0253-9705.2021.z2.007中国建筑部门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其碳中和路径选择Regional Differences in Carbon Emissions from China's Building Sectorand Carbon Neutralization Path摘要建筑部门碳排放总量大、增速快,在我国“瑞达峰、碳中和”目标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研究建筑部门碳排放的区域差异,有助于识别各区域建筑部门碳减排的重点,进而设计精准化的减排政策。本文系统核算了2000一2017年各省份的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情况,从碳排放总量、碳排放结构、人均碳排放等角度阐述了建筑碳放的区域差异,总结了建筑碳排放的基本规律。以碳中和为目标,提出了“需求适度、规划合理、技术先进、生活方式低碳”的建筑碳减排路径。在此基础上,以人均GDP和人均建筑碳排放指标为切入点,分析了不同区域的碳减排路径。关键词建筑;区域差异;碳中和路径■文/李惠民童晶晶“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研究。这些研究一般通过IPAT分解、结构分解等方法,利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用LDI等分解技术,识别城市化水平、建筑产业规模、能建筑部门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也是碳排放增速最快的部源消费强度、人均GDP、能源碳强度等因素在建筑碳排放门,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增长中的贡献。(3)未来的建筑部门碳排放路径研究。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统近年来,学者们开发出了专门的模型来研究建筑部门的碳计,2019年全球建筑相关的碳排放量达100亿t,占全球碳排放趋势。典型的研究包括: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排放总量的28战0。从国内来看,2000一2016年,我国建筑开发的CBEM模型s-刀,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开发的DREAM部门的碳排放总量由6.68亿t增长到19.61亿t,增长了近2模型,以及TIMES模型)、CAS模型1oO)、CBCEM模型、倍,年均增长6.96%:其中,2016年建筑碳排放量占全国碳PECE-Building模型等。这些研究中所指的碳排放,都排放总量的21%左右四。从国际经验看,在排放温室气体的只包括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根据现有研究,在强有力的各个部门(建筑、交通、工业、农业)中,建筑部门碳排政策支持下,建筑部门可能在2030一2035年达到碳排放放的总量和占比都其有较长时间的增长趋势,建筑部门实峰值。现碳达峰乃至碳中和将是一个长时间的挑战)。这些研究描绘了中国建筑部门碳排放的总体特征,目前,针对建筑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大致分为为碳减排奠定了重要基础。然而,在这些研究中,很少有三类。(1)建筑碳排放核算。建筑碳排放核算又分为微研究关注中国建筑部门碳排放的时空差异。中国包括34个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微观层面主要针对单体建筑的碳排放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各地经济水平差异进行核算。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建筑碳排大,建筑用能和碳排放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在过去的几放计算标准》(GB/T51366一2019),对建筑碳排放核算十年间,各区域展现了差异化的碳排放增长路径。研究建方法进行了规范。该标准规定了在建筑材料的整个生命周筑碳排放的时空差异,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建筑碳排放期,建筑、运营、维护、拆除和回收过程中测量碳排放的的时空变化规律,识别各区域建筑部门碳减排的重点,从方法和原则,给出了建筑物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碳排放计算而设计精准化的减排政策。模型、相关计算参数和选择条件。宏观层面则主要针对区域内建筑部门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在中国,尽管建设和拆建筑碳排放核算方法除时的碳排放数量巨大,但运行阶段的排放量依然是建筑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能源使用。根据碳排放的主要来源)。(2)建筑部门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力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提出的估算方法,建筑运(C)1994-202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24聚焦加速重点行业减排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阶段的碳排放量等于各种能源消耗和其排放因子的乘建筑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积,即:碳排放总量(1)图1显示了2000年、2017年各区域的建筑碳排放总式中,C为第种能源的消费量,单位为t:H为第种量。从总体来看,北方和沿海区域建筑碳排放总量较高。能源的热值,单位为J/t,I:为该能源单位热值的含碳量,2017年,建筑碳排放总量最高的省份依次是广东、山东、单位为t/J,0为该能源的平均氧化率,单位为%。河北、黑龙江、内蒙古:最低的省份依次为青海、海南、能耗数据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当前,在国家能宁夏、云南和广西。2000一2017年,各区域的碳排放均表源消费统计体系中,建筑能耗还未被作为一类能源消费进现出了增长趋势,但增长的幅度表现出明显差异。增长行单独统计。由于缺乏权威的统计数据发布,必须依赖于速度最快的省份依次为内蒙古、黑龙江、湖南、山东和一定的方法对建筑部门的能源消费情况进行核算。本文根海南,年均增速分别达到了12.02%、11.95%、11.52%、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和清华大学的相关研究,在各省份能10.19%和9.57%:增长速度最低的省份依次为四川、云南、源平衡表的基础上核算建筑部门能耗和碳排放量。具体方甘肃、青海和河北,增速依次为1.65%、1.71%、4.23%、法如下:(1)将能源平衡表中“批发、零售业和住宿、4.98%和5.03%。餐饮业”和“其他”视为公共建筑:将“居民生活”中的碳排放结构“农村”视为农村建筑,将“城镇”视为城镇建筑。在此图2显示了2017年不同区域的建筑碳排放结构。从总基础上进行数据修正。(2)将“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体上看,发达区域的公共建筑碳排放占比较高,如上海、饮业”和“其他”中的95%的汽油、35%的柴油及“生活消北京公共建筑碳排放占比均在64%左右:农村建筑碳排放占费”中的全部汽油和95%柴油扣除,扣除部分归人交通能比最高的区域依次是云南、甘肃、福建、河南等地,碳排耗。(3)将交通运输业的全部煤耗,以及15%的电耗纳人放占比超过30%,而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化区域农村建公共建筑能耗。(4)在划分农村建筑能耗、城镇建筑能筑碳排放占比不足10%。耗、公共建筑能耗的基础上,根据公式(1)进行碳排放人均碳排放核算。图3显示了不同建筑类型的人均碳排放。总体而言,文中所用到的能源平衡表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能北部和沿海省份的碳排放量高于南部和西部省份。2017源统计年鉴,由于各个省份数据翔实程度不同,其时间区年人均碳排放排放量最高的省份依次是内蒙古(人均间定为2000一2017年。碳排放相关因子,包括热值、含碳3942.67kgC02)、北京(人均3420.69kgC02)、黑龙江量、氧化率等数据,则采用了《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人均3130.05kgC02)、天津(人均2524.65kgC0z)南》中的相关参数。和上海(人均2508.34kgC02)。人均排放量最低的■2000年■2017年16000■公共建筑■发村建筑■城镇建筑10014000120001000080006000403040002020000图1不同区域的建筑碳排放总量图2不同区域的建筑碳排放结构(C)1994-202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